——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一公司抢建邯郸鸡泽县集中隔离点项目
清晨,拂晓的微风透着春寒吹在他的脸上,让他的精神为之一振,耳畔响起工人的喊声,“刘工,又到场一车管材”,他抬眼一望,应道:“来了,我去看看”,快步向车辆的方向奔去。
他叫刘铁柱,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一公司河北分公司副经理,现在的身份是邯郸市鸡泽县集中隔离点项目施工作业组的一员,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三天前,刚刚结束唐山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示范点(二期工程)项目抢建任务的他和妻子,没来得及回家洗去鏖战12个昼夜的征尘,没来得及看望半月未见年仅7岁的孩子,集团公司一声令下,他和妻子便驱车500余公里,披星戴月连夜赶赴鸡泽县集中隔离点项目现场。在经历一个彻夜未眠后,连续两天都是凌晨两、三钟回到宿舍,早晨六点就起床来到现场,疲惫写在他的脸上,却不能延缓他坚定的步伐,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同一时段,在相隔几百米外的办公室里,伊洁正整理着电脑中的文件,桌旁还放着半桶未吃完的泡面。文件是领导刚刚开会制定的疫情防控措施,需要第一时间整理、打印、下发。按下打印键,她刚要端起旁边的泡面,就听屋外有人喊:“伊洁,又有增援人员来了,派发一下防疫物资”。“来了”,她回应道,一边起身往外走,一边叮嘱旁边的同事,“于哥,等下打印完,帮我发下去,记得签台账”。
伊洁就是刘铁柱的妻子,目前是鸡泽县集中隔离点项目后勤保障组的一员,她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十五天前,听说公司接到抢建唐山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示范点(二期工程)项目的任务后,她和丈夫主动请愿参战,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照看,夫妻二人投身到紧张繁忙的抢建工作中,每天仅休息三、四个小时,工作忙经常错过饭点,就来一桶泡面应付了事,就为了早一天完成抢建任务,给唐山人民多一份生命安全保障,他们义无反顾。
三天前下午五点多,他们刚刚返回分公司驻地,准备回家换一下衣服。分公司支部书记赵军将车上刚买的蛋糕拿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以后带给孩子。伊洁却说,孩子就不看了,因为孩子还小,见到了,缠着他们就出不来了,当天晚上,两口子就再次请缨,奔赴邯郸。到邯郸项目的三天里,夫妻仅仅在吃饭的时候匆匆见过两面,即便有再多的牵挂,也只能藏在心里,全身心地投入到抢建工作中。
哪有不牵挂子女的父母,哪有不思念父母的子女,哪有不关心彼此的爱人。思之,念之,却不能见之,这对父母、子女、爱人都是一种折磨。但国家民族大义所在,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总有些人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前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今有志士仁人舍小家、为大家,他们以平凡人的身分成就不平凡的事迹,背负着是沉重的使命责任,胸怀着是厚重的家国情怀。
同样的人、同样的事还有很多,在邯郸市鸡泽县集中隔离点项目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一张张生动的面孔,在国泰民安的时候他们也许只是普普通通的建设者,在危难险重的任务中他们就是逆行者,是急先锋,因为他们都有一个为之自豪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这个名字激励他们砥砺奋进,这个名字支撑他们勇往直前,这个名字让他们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打下最扎实的基点,这个名字让他们为华夏山河无恙谱写最壮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