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运大厦工程地处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商业区,南邻长安街。该大厦地下三层,地上十二层,属综合性强、现代化水平高的综合大厦,是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一公司首个商住综合体项目,公司上下极为重视,从项目部的组成人员到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预算都做了精心安排,表示一定要干好这项工程,为建设公司在北京建筑市场占领一席之地而努力。
  施工是从1999年5月23日第一车钢材运进现场开始的。工程的第一个节点目标要求在8月底地下结构部分出地面,真是时间紧、任务重。目标已经确定,工期就是命令,时任项目经理朱明春带领全体参战人员都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以百折不挠的高昂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拉开了建设北京太运大厦工程的序幕。
  太运大厦特殊的地理位置极大地限制了施工作业,窄小的施工现场几乎没有堆料的地方,施工现场仅为坑边的咫尺边缘,一无制作场地,二无料场,只有一个出入口,就连塔吊也无立身之地,只好安置在主体结构中的冷水管道竖井里,就像一棵随结构生长的大树。现场不能进行钢筋制作,只好在远距23公里的朝阳区东南角的西直河租场地制作,再雇车运到现场。现场无堆料场地,就直接卸车下坑绑扎,这需要每天进料单非常准确,不然因一根钢筋未到,就要遭遇停工待料。而进料必须在夜晚进行,这就让他们天天上演午夜奋战曲。五十年国庆前期,北京喜庆气氛日浓,不论白天夜晚,所有大货车一律免进。没办法,他们只有雇大挂公共汽车装料进城,跟打游击似的。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充分显示出他们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富于想象、创造的工作作风。北京市对建筑市场管理非常严格,建委、劳动局、街道办、环保、环卫、公安等部门经常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来自各方的要求,给施工带来许多不便,所有机具和材料白天一律禁运,只有等到晚间9点以后才能运进来。为干好这项工程,项目部多次召开工程例会和动员会,详细部署施工方案,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时值雨季,在深近20米的地下施工,地下水位的不断升高,严重阻碍着施工。项目部想方设法,采取先堵后排的方法,仍阻止不了渗水,砼一次次被稀释随水而去,保护墙、防水都做不成,施工无法进行。焦急中,他们反复研究、探索,采用引流管引流,集中排水方法解决了困扰许久的难题,闯过难关。然而,实属三边性质的地下工程中,基坑防护坡的腰梁被错误地设计在主体结构里。这一先天的疾病后天难治,只好采取结构分段施工方法,边绑筋、边支模、边浇注、边拆除腰梁,无形中增加了工序,加大了材料使用量,耗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但参建职工没有半点畏惧,巧妙地度过了令人烦心的又一关。
  天气炎热,雷雨阵阵,每天工作都在16小时以上是常态,但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没有畏缩,迎难而上,如期完成了全部钢筋的制作、绑扎,经有关部门一次检查验收合格。
  日夜的辛劳和汗水,其间无论是工程质量还是工程速度都得到了各方的好评和赞誉。中国二十二冶的职工队伍是支思想过硬,善打硬仗的队伍,中国二十二冶在北京建筑市场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实力。
 

责任编辑: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