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当00后在你面前提起“语C”,而你却只会想到自己曾拥有的那本厚厚的C语言教材。

事实上,那些互联网上越来越多让你看不懂的词汇——Pia戏(声音扮演)、兽设(以兽为原型的幻想生物文化)、娃圈(以BJD球形关节娃娃为主)等等,对Z世代们来说却是一个个属于他们的“快乐星球”。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通过网络的虚拟,彻底隔离现实中的自己,来经营或扮演各式各样的虚拟人设,再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构建一个具有真实社交属性的虚拟王国。

亚文化的兴起,与Z世代中普遍存在的孤独感与焦虑情绪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早熟而敏感,迫切地寻找归属感,但又同时保持着个性化。他们多受限于学业的压力和毕业后城市里两点一线的生活,所需的归属感很难从生活里获取,个体的个性化又总是被各种规则的“钝器”所打磨。久而久之,现实世界已经很难帮助他们展现真实的内心,并促使他们更加迫切渴望隔离现实生活的沉浸感,以及和真正志同道合的人坦然相处的亲近感。

在这样一种大的环境下,亚文化逐渐兴起,社交平台也为亚文化提供了非常蓬勃的土壤环境。

娃圈玩家橙子,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BJD娃娃的时间是2013年。随后,她在一些大牛们的扫盲下,橙子开始网购并收藏自己的BJD娃娃,还通过一些论坛找到并加入了娃圈爱好者的QQ群;另一个娃娘小李入圈3年,有2个男娃,上百件衣服,小李觉得养娃的乐趣就在于给娃娃买单件服饰、配饰回来自己自由搭配,并在此过程中收获了不少搭配的心得;玩家小K也是如此,从小白起步的她,通过在QQ群里向大神们学习娃娃的搭配与拍照技巧,慢慢的使自己成为了一名小圈子里公认的娃娃“摄影师”。

QQ年轻亚文化圈子,是Z世代的快乐星球

同样为自己的爱好倾注心力的,还有热爱语C的狐狸——五年前,她第一次接触到了语C,又机缘巧合地在今年正式加入了语C的圈子,并与一些动漫的粉丝一起扮演其中的角色,还经常在她们专属的QQ群中耐心打磨剧本、互相帮助提升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水平。为了更好地磨合角色并融入大家,狐狸开始关注很多时政和历史内容,了解现实生活中国家之间的故事。这种因为兴趣而引发的知识捕捉,也正让狐狸有了更多的满足感。

与娃圈和语C相同的是,另一个亚文化圈子——手帐圈也同属小众但却被不少关注者们爱得深沉的亚文化圈子。作为手帐胶带拼米团的小夏,已经累计发布了142个手帐相关视频。她的视频观看者主要是云南地区的手帐爱好者,在他们之中流行着一种“漂流本”的玩法,一般是由一个或几个人在QQ群里发起手帐合写活动,每个参与者写满规定的天数后快递寄给下一个人。大家可以使用之前的参与者放的素材,也可以自己往里面放素材和胶带,分享给后几站的人,待漂流本回到发起人手中后,发起人再拍照录像分享出来,这样就形成了一本集结了大家的智慧结晶的手帐完成品。

QQ年轻亚文化圈子,是Z世代的快乐星球

身在亚文化圈子中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对这种极具个性的社交文化感到甘之如饴——正是这种“个性”让几乎所有亚文化的圈子对于新成员的加入都有一定的门槛,因为他们希望在这个圈子里是更多更纯粹的爱好者。典型的例子就是考问你相应圈子的嘿话掌握能力,比如00后的云之,在第一次申请加入语C圈的QQ群时就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国际三禁是什么?”这类问题的本质,就是为了把一些并不真的爱好这个圈子的人筛选出来,进而保护好属于他们的精神领地。

QQ年轻亚文化圈子,是Z世代的快乐星球

有意思的是,在媒体对Pia戏等亚文化圈子的采访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圈子都将QQ群作为默认的组“驻扎地”。有的圈内人从10年前就活跃在亚文化圈子里了,他们慢慢地组建自己的圈子,将志同道合的朋友汇聚到QQ群里。那时的QQ正是风靡全国的社交软件,由此可见QQ见证着这群爱好者不一样的青春。在近几年,不断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阵地,QQ的年轻化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网络热梗起源于QQ这片亚文化的沃土之中。

亚文化赋予了Z世代们归属感、安全感和获得感,而QQ作为容纳大家虚拟人设的网络社交平台,则“润物细无声”地支持着他们不断寻觅与发扬自己的爱好。在这里,你只需要设置一个问题,即可识别出那些和你志同道合的、属于同一个圈子的人;只需要发出一张图片,就能很快收获各种各样的点评与肯定;又或者接龙一段音频,你就能成为自己想要扮演的那个角色。

今天在 QQ 里,还有更多有趣而独特的年轻亚文化正在孕育与发展,它们热情而纯粹,包容又可爱,新一代的年轻人们正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