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在王老师朋友圈见到《奉天承运——布衣的尺素千里路》的书讯,我接连生出两重惊讶:一位深谙笔墨、纸绢间修行多年的书画艺术家,为何突然跨界写起了书?而那书名——“奉天承运”,庄严厚重,又接一句“布衣的尺素千里路”,古朴中见远意,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深意?

强烈的好奇推着我一路读完已发布的章节,却愈发沉醉其中。于是我鼓起勇气,拨通了王老师的微信视频。

“王老师,不画画了?怎么有闲情写书了?”我半开玩笑。视频那端的他,依旧眉眼温和,笑了笑说:“写着玩呢。”可当我进一步问起创作初衷,他的回答却让我肃然起敬。

他说,起初只是想写些总结式的文字,静心反思自己的过往。但笔锋走着走着,就想到了如今最不易的一代——80后,正卡在事业、家庭、人生的十字路口,进退皆不易。他原想以“天命”为题,怀着敬畏之心仰问苍穹,也代众生谦卑求索。可写至中途,他突然明白:人生诸多际遇,其实皆需“奉天”而行。唯有先“奉天”——接纳生命所有赠予,好与不好,包容一切人与事,顺应天道——才能从容“承运”,尽人事,守本分。

“拉低欲望,破除执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这才是我们该走的路。”王老师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搞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只不过在追求一种比别人高一等的优越感。”

这番话让我对这本未竟之书更加向往。我向他索要尚未公开的书稿,他慷慨发我。那个周末,我沉浸在这部以“布衣之笔”写就的“尺素千里”之中——虽源自个人经历,却映照出普世的人生智慧与哲学叩问。

读罢书稿,我才真正感知到他画中那一缕文化的墨香源自何处:那是他爷爷的谦逊宽厚、外公的仁心济世、母亲的善念如水、父亲的淳朴如山......正如他所说,唯有心底存放着美,笔下才能流淌出更美的世界。他说,人生的意义,莫过于“因为你的存在,周围的环境更好了,身边的人心情更好了,连一草一木也仿佛变得更美了”。

尤其让我触动的是,王老师选择在“不惑”与“知天命”的交界,完成这样一场系统、诚恳的人生复盘。他说太多人等到暮年才悔不当初,而他要在身心尚明、阅历正丰之时反思来路、感恩遇见,以期人生的后半程,比前半场走得更从容、也更清醒。

合上书稿,我忽然懂了:

《奉天承运——布衣的尺素千里路》不只是一部艺术家的自我总结,更是一封写给平凡人生5万多字的长信。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奉天”,是躬身入局、体察万物;真正的“承运”,是认清使命、踏实而行。愿每一个在人生路上跋涉的人,都能在此书中照见自己,觅得心之所安。

这本书会让你忍不住思考:

・如何在现实泥泞与理想星空之间找到平衡?

・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局与转折,而不怨不惧?

・如何传承家风、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在这浮躁的时代立定根基?

・如何在洪流汹涌中安顿自己,活出澄明与坦荡?

翻开这本书,你读到的不仅是别人的故事,

更是一段与自己对话的旅程。

愿你也能在此中,找见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霍欣)

责任编辑: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