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高僧曾说,人的追求大体可分三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还有一种是信仰的。

文人追寻“一言灵天下,百世光景新”,追求“文以载道,千古流芳”,故文人在物欲横流的红尘俗世中,尤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么醉人心扉,又如傲霜斗雪的寒梅,迎风极至怒放。

茂名市纪委宣传部何火权部长赠送给我一本书——《感悟与启迪》,没有翻看里面的内容,散发着墨香的封面图案,就有几分喜欢。图案很简约,与大道至简不谋而合,一抹青山,一株寒梅,数点梅花点缀其中,“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便跃然于纸上。

书面图

2001年12月,我与何火权相识,缘起一篇文章——《当前农村基层政权管理弱化调查》,这篇文章我与何火权联合发表在《茂名纪检监察》杂志上。当时,我只是袂花镇政府的一名小年轻,文章尚难登大雅之堂,他在茂南区纪委,已是声名响亮的“大作”,得其提携,该文还被茂名市纪委、市监察局评为“优秀”文章。之后,因职务变动、工作调动,我与何火权再无交集,弹指一挥间,便是十八年。

这十八年,我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也算小有荣誉,曾两次得到广东省委书记会见,四次得到茂名市委、市政府表彰,8次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2019年,还获得了“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及第五届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而我的文学梦、著书梦,依然还是那么遥远,所撰写的“豆腐块”更多的是工作的“衍生品”,乏善可陈。何火权饱经沧桑,历经磨难,初心不改,文学的海洋里有他遨游的英姿,一次次文化苦旅,更奠定了他文坛的地位。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茂名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茂名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一个个职位不仅是实力的见证,更是成果的芬芳。他出版有散文集《走过岁月》和《思考的印记》,《感悟与启迪》是作者的第三本书。

《感悟与启迪》是一本文学评论集,收入了44篇评论文章,如《人生的感悟智者的叮咛——读许木咏散文集〈人生的偶然〉》,又如《让心灵放歌——邱坤诗集〈吟古唱今〉》等。何火权体验深切精致写出的评论,能于一瞬间迅捷地抓住一部作品的最鲜明而突出的特色,用理论学者的高度概括能力,旁征博引,将对作品的直观印象用精雅恰切的方式表达出来。一篇评论看完,书者的写作风格、艺术特点,整本书的精髓就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如饮甘露、酣畅淋漓之感油然而生。此书的序,也挺有意思,何火权用了两句话,便把他的同学,挟技自重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主席团成员车永强请了出山。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几年,断断续续有作者赠送给我一些书籍,这些书有的是随笔杂谈汇编,有的是通讯报道结集,有的是人物故事集编,等等。或许是受古诗词的影响,偏爱“诗心如月常相映,文似看山不喜平”类作品,对一些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作品,始终难以引起共鸣,“酒逢知己饮,书给会人品”,或许书是好书,而我不是那个“会人”吧。

《感悟与启迪》一书,被评论的作者,有厅级干部,也有一般业余作者;评论的内容有长篇巨著,也有半纪实、半随感的游记小品。何火权主张“唯情真方可为文,唯事真方可动人”,他把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多年创作的造诣,融入到文学评论中去,无论是侧重于艺术的欣赏,或者是联系思想实际写的心得体会,始终体现出“文道相贯”,充满了激励人、鼓舞人、引导人的正能量。让人拍案叫绝和欣喜的是,泛滥于格式化、沉闷化、庸俗化的评论,竟然写出了散文的美,写出了诗词的韵味,是非经过不知难,这没有几十年苦修的功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其艺术造诣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感悟与启迪》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一本值得珍之藏之、细细品味的好书。正如何火权所说,“虽然文章不一定能达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的高度,那是作者所处的位置不同而结果也不同。”现在流行“蹭热度”一词,蹭热度之人,固然有市井无赖,但其中不乏专家学者,这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哪怕你满腹经纶、惊才绝艳,若没有人吹捧,也能被埋没在的茫茫的人海中,淹没在浩瀚的书海里。何火权所写的评论无可挑剔,若有遗憾,唯一就是找作者写评论之人的名气都仅局限在一地一时,未能有足够的影响力,这也是此书热销的“硬伤”!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对“蹭热度”这种功利的观点,何火权显然是不认同的。何火权曾是一名老师,执掌教鞭十年之久,从一名老师化蝶为一名大师,他的风骨情怀依然如故,从他待人接物,我们可以看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人性光辉。他写评论,是在享受“助人为乐”,也是在悠然“自得其乐”,这就已经足够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深以为然。

(作者:谭克念)

责任编辑: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