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博野县小店镇的一名普通村民,打记事起,孝义河就像位沉默的老者,用蜿蜒的河道环抱着我们的家园。这条穿镇而过的河流,不仅滋养着两岸的庄稼,更流淌着咱博野人数百年的孝义文化。

孝义河的名字,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念想。听村里的老人讲,明朝时河边住着户姓王的人家,儿子为照顾患病的母亲,每日往返河边挑水熬药,十年不曾间断。后来乡亲们为纪念这份孝心,便把无名小河取名“孝义河”。这故事就像河底的鹅卵石,被岁月打磨得愈发温润,成了咱教娃做人的活教材。

记忆里的孝义河,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春天两岸柳丝依依,我们挎着竹篮采野菜,看燕儿在河面掠水;夏天河水涨起来,孩子们光着膀子摸鱼虾,大人们在石阶上纳凉,说笑声能传到河对岸的槐树林里。

河道两岸的土地,是孝义河给咱的馈赠。祖辈们依河修渠,把河水引到田垄里,让耐旱的小麦、玉米喝足了水,也让孝义河沿岸成为有名的“粮仓”。小时候跟着爷爷浇地,他总说:“这河水懂情义,你对它好,它就多给你打粮食。”后来河边种上了护岸林,河水更清了,两岸的庄稼长得更旺了。

 孝义河畔的乡风,也像河水一样淳朴。谁家有红白喜事,乡亲们都会主动帮忙;哪家遇到难处,不用开口,街坊邻居就送来米面。去年邻居李婶生病住院,村里自发排班照顾她家里的老人,这股热乎劲儿,不正是孝义河滋养出的情分吗?村头的老槐树,见证着村里好人好事,任风吹雨打,孝义文化愈发清晰。

如今我常在傍晚带着孩子去河边散步,孩子问我:“爸爸,这河为什么叫孝义河呀?”我就给她讲王孝子的故事,讲爷爷说的话。我知道,这条河不仅流淌着清水,更流淌着咱博野人的根与魂,这情义,会像河水一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博野县小店镇  张晓勇

 

责任编辑: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