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翠霞 王子萱
 
在泰山北麓的幽谷深处,一座千年古刹——灵岩寺静卧于青峦叠嶂之间。
这座始建于东晋的寺院,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被誉为名刹“四绝”之一,历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兴衰荣辱,见证了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乾隆皇帝等多位帝王的历史,同泰山一样是世界“双遗产”。寺中千佛殿内的四十尊彩塑罗汉,正是宋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刘海粟感叹其“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梁启超赞其为“海内第一名塑”。
 由刘建波著的大型精装图书《灵岩寺宋代彩塑》最近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作者以精湛的摄影技艺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将这些默默守望了千年的艺术瑰宝以最真实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本书作者刘建波博士,现任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烹饪学院院长,教授,兼任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会长,中国-中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近年来致力于旅游和文化遗产的研究,曾主持《“7053”公益慢火车文化旅游提升策划》《山东省十四五社科普及规划纲要》等多个科研项目,出版《影壁后的她们》《坐车艳遇与尚山方式》《图说乡村旅游》等多部专著,其中“7053”公益慢火车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央视、湖南卫视、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予以专题或专版报道。

 《灵岩寺宋代彩塑》的独特价值,在于首次采用高超的摄影技术,将这些珍贵文物以超高的清晰度完整呈现给世人。从2015年到2024年,这本书的拍摄历时九年,对灵岩寺彩塑罗汉修复前和修复后进行了全方位记录。拍摄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刘建波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光源严重不足、空间狭窄、围栏遮挡、文物保护要求严格等问题,以及复杂的拍摄角度,以惊人的细节还原了每尊塑像的神韵,展示了他们“外形骸、脱生死、视来去”的内心世界和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在后记中,作者动情地描述了拍摄过程的艰辛与感动:在深夜的千佛殿中,借着微弱的灯光手动对焦;扛着沉重的设备在狭窄的空间辗转腾挪;为捕捉一个完美的角度而汗流浃背……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专业作者的敬业精神,更体现了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在他的镜头中,每尊罗汉都个性鲜明:或沉思冥想,或怒目圆睁,或慈眉善目,或开怀大笑。镜头不仅精准捕捉了人物的神态表情,更通过衣纹的褶皱、肌肉的线条、手势的变化,赋予了这些泥塑以鲜活的生命力。通过这些高清图像,读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宋代工匠在袈裟上描绘的宝相花纹、牡丹纹等精美图案,以及塑像面部细腻的表情肌理。这些栩栩如生的罗汉塑像,不再是冰冷的宗教偶像,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透过他们的眼神、手势、衣纹,读者仿佛能听见宋代工匠的呼吸,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气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读者视觉上更具真实性,本书对40尊罗汉像图片均进行了后期“褪底处理”,将罗汉像置于纯黑背景之上,使读者能够完全聚焦于塑像本身的细节。同时保留了原始背景图片以供对比研究,这种处理方式在文物摄影领域堪称创举。
《灵岩寺宋代彩塑》不仅是一部艺术图集,更是一部跨学科的研究宝库。通过近年来的科学检测和研究,这些塑像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宋代社会的多个窗口:
在服饰研究方面,这些塑像堪称宋代的“时装秀”。从直裰、鹤氅到钩纽式佛衣,从丝绦、腰上黄到青花手巾,完整呈现了宋代僧俗交融的服饰文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服饰上的宝相花纹、牡丹纹等图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水平。
在雕塑工艺方面,空箱体结构的发现改写了我们对宋代泥塑技术的认知。不同于传统的木骨泥塑,灵岩寺罗汉采用了柳木、榆木等不同材质的箱体结构,既减轻了重量,又增强了稳定性。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西第八尊伏虎禅师体内发现的丝绸内脏,其解剖结构之精确,引发了关于宋代医学知识的新的思考。
在佛教艺术发展方面,这些塑像生动展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罗汉形象从庄严的宗教偶像,逐渐演变为充满人间气息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宋代佛教世俗化的趋势。塑像中那些会心的微笑、生动的表情,都是这一历史进程的最好见证。

本书的出版,正值这些珍贵文物面临严峻保存挑战之时。千佛殿阴暗潮湿的环境,使得这些彩塑长期受到湿气、虫害的威胁。2019年,国家对部分损坏严重的塑像进行了抢救性修复,本书记录了这一重要过程,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修复档案。
另外,本书还特别考证了灵岩寺的由来与发展,对灵岩寺的历史、秘密、彩塑的研究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做了分析研究,并对个别塑像名称进行了严谨考订,纠正了历史上的一些误标。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本书在艺术价值之外,更增添了重要的学术价值。

 总之,这部集艺术性、学术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著作,不仅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欣赏这些千年艺术珍品,更为研究宋代社会、宗教、艺术、工艺等多个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这个图像传播的时代,本书以最先进的影像技术,让古老的佛教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当我们凝视这些穿越千年的罗汉像,不仅是在欣赏一件件艺术杰作,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这或许就是《灵岩寺宋代彩塑》最珍贵的价值——它让我们得以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文明的延续,并在古今对话中,重新发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永恒魅力。
(文中图片选自《灵岩寺宋代彩塑》,刘建波摄)
责任编辑:晨子